如何有效地沟通戒赌者的感受?
—— 一场关于理解、支持与共情的深度对话
在璀璨的城市灯光下,赌桌旁的喧哗声中,有无数人将命运押在了一张张扑克牌或一组组数字上。然而在光鲜背后,赌博的代价往往是隐秘而沉重的:债务、家庭破裂、心理崩溃……而当一个赌徒走上戒赌之路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我们常说“戒赌难”,可更难的是:如何与他们沟通?如何理解他们的挣扎,而不是评判他们的过去?
本篇文章将从心理学、沟通学和实际案例角度出发,剖析如何有效地沟通戒赌者的感受,让他们走得更稳,也让支持者少些无力与误解。

一、戒赌者为何需要被“理解”,而不只是“监督”?
首先,必须认识到——赌博是一种成瘾性极强的行为障碍。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》第五版(DSM-5)已将赌博障碍(Gambling Disorder)列为行为成瘾,与物质成瘾具有相似的神经机制。
这意味着,赌瘾并非“意志力差”的表现,而是一种疾病,需要治疗、理解与支持。这就引出了第一个沟通误区:
很多家属在与戒赌者沟通时常说:“你当初怎么不想想家里人?”、“亏这么多钱,你还要我怎么相信你?”——这些话虽然真实,却往往激发的是戒赌者的羞耻感,而非悔意,最终导致他们选择“逃避型应对”:撒谎、封闭、再次复赌。
🧠图示:羞耻感对戒赌者行为的影响机制
情绪触发 | 内心反应 | 外部行为 |
被责备 | 我是个失败者 | 回避沟通、情绪压抑、复赌 |
被理解 | 我有机会被接纳和改变 | 愿意表达情绪、接受监督和治疗 |
(图表 1:沟通语境对行为反应的影响)
—
二、如何进行“非评判式沟通”?用共情取代控制
在心理治疗中,著名的“非暴力沟通”(NVC)理论强调:用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四个步骤,表达关心而不引发对抗。
举例说明:
❌ 传统沟通方式:
“你是不是又去赌了?手机拿来我看看。”
👉 效果:对方感觉被怀疑、侵犯隐私、防御心强烈。
✅ 非评判式沟通:
“我发现你这两天特别沉默,我有点担心你是不是又有赌的冲动。你愿意跟我聊聊吗?”
👉 效果:传达了关心,而不是怀疑,更容易打开沟通之门。
🔑小贴士:有效沟通的三个关键词
- 观察而非评判:“你沉默了”比“你肯定又想赌了”更易被接受。
- 感受而非指责:“我感到焦虑”比“你让我心碎”更能减少对方防御。
- 请求而非命令:“我们能一起想个办法吗?”比“你以后不许再去赌场”更具合作性。
—
三、建立“情绪翻译器”:帮助他们说出自己也不懂的情绪
很多戒赌者在长期沉迷赌博后,已经逐渐丧失了表达内在感受的能力。他们会说“我没事”、“我不想说”,但其实,内心可能是焦虑、恐惧、甚至自我厌恶。
这时,我们需要成为“情绪的翻译器”。
👂 沟通技巧:情绪镜像法(Emotional Mirroring)
- 对方说:“我不想聊。”
- 你回应:“我理解你现在可能觉得说这些很难,但我想让你知道,无论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,我都愿意听。”
🧩我们不是逼他们交代过去,而是邀请他们一起看见现在。
—
四、别忘了:沟通者也需要情绪出口
与戒赌者沟通是场持久战。很多亲属、伴侣甚至心理辅导者在这条路上也会感到情绪崩溃,常常陷入“我说了这么多,他怎么还是……”的无力感。
建议:建立“支持网络”
- 参与匿名戒赌互助小组(如GA:Gamblers Anonymous)
- 寻求家庭心理咨询,避免“情绪共沉”
🎯家庭沟通小建议表
沟通目标 | 实用建议 | 不推荐方式 |
表达信任 | “我相信你在努力” | “你说的我都不信” |
引导谈话 | “你最近最难的一刻是什么?” | “你又失败了对吧?” |
情绪支持 | “可以哭,可以愤怒,我都在这儿” | “别哭了,你这么脆弱能戒吗?” |
—
五、一个真实故事:语言的力量如何改变一切
阿翔(化名)是一位曾沉迷网络博彩7年的年轻人,最高欠债近50万元。在戒赌初期,他最怕的就是父母的“数落”。后来,他接受了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建议,将家人拉入每周一次的家庭小组对话。在第六次谈话中,父亲第一次说出:“其实我也很害怕,不知道怎么帮你……” 阿翔突然失控大哭,那一刻他说:“原来你不是恨我,是怕失去我。”
那次之后,阿翔逐渐卸下心理防备,愿意正视内心。他已经保持戒赌状态超过18个月。
有时候,一个“你不是孤单的”胜过十句“你必须改”。
—
结语:沟通的本质,是修复人与人之间的桥梁
戒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成功的沟通是最有效的心理支持武器。当我们停止评判、开始倾听;当我们用心说出“我在乎你”,而不是“我控诉你”——我们便成为了改变的同盟者,而非指责的敌人。
愿每一个挣扎中的灵魂,都能在爱的回应中,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。